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正文

信心从何而来|创投复苏:市场开始相信中国创业者的新叙事

  • 职场
  • 2025-04-10 07:24:05
  • 17

【编者按】美国“对等关税”来袭,外部不确定性陡增。中国经济如何应对?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宏观加力政策如何更新迭代,并进一步发力?微观市场主体又将如何锤炼自身,在压力中突围?即日起,澎湃新闻将针对市场关注的一些焦点议题,走进市场主体,展开一线调研,回应市场关切,探寻前行路径。

2025年新春伊始,DeepSeek、宇树科技的爆火,犹如一颗巨石击中了创投市场。

“很久没有见过这样热闹的场面了。”不久前,一位宇树科技早期投资方对澎湃新闻记者感叹道,“全公司所有的职位,都被问过要不要卖老股。”“我印象中,近几年可能也就地平线项目有过这种热度。”

“印象中美国人工智能方向的相关会议,有两三年都没有提中国企业了,断档之前他们提起的还是字节、阿里这些企业。但是今年的会议,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讨论DeepSeek,全世界都认同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前沿探索的成就。”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向澎湃新闻记者说道,“行业经历了数年的低谷和调整,终于盼来曙光和机遇。”

“2025,作为之年”

“2025年是作为之年!”“投资数量和金额一定会远超去年!”3月5日,季薇向华映资本全员发送了一份内部信,在这份内部信中,季薇如此强调2025年的重要性。

华映资本创立于2008年,人民币和美元双币管理规模超115亿元。处在热议中的“杭州六小龙”,背后就有华映资本的身影。季薇向澎湃新闻感叹一级市场氛围的变化:“去年上半年,行业还在讨论寒冬期断崖式下降,今年就无缝切换到大干快干的节奏。”

“因为科技投资的共识,很多标的成为了‘明牌’,可能在一周之内估值就会发生变化,原本谈好的条件也会变动,这对项目本身和投资机构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战。”季薇透露道,华映投资的具身智能项目,两个月之内融了三轮,估值翻了一倍。

而这背后的诱因不仅是产品的快速发展或是商业化的突破性推进,在季薇看来,这更是在信心恢复之后,资金供需关系的体现。“今年投资机构都希望能够多配置优质资产,加之大家在具身智能赛道对中国信心的增强,这才使得头部项目价格快速增长。”季薇说道。

在蛇年春晚舞台亮相的宇树科技,估值更是水涨船高。此前市场传闻称,宇树科技新一轮融资的估值,已从去年C轮融资的80亿元飙升至200亿元。祥峰中国管理合伙人郑俊聪在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透露,“有点接近”。

祥峰投资 (Vertex Ventures) 成立于1988年,是亚洲地区成立时间最早的创业投资公司之一,背靠新加坡淡马锡控股,2008年入华成立祥峰中国,开启中国地区的早期科技投资。作为宇树科技更早期的投资方,郑俊聪透露,“有十多年没有联系的海外LP(有限合伙人)与同行找过来,希望从我们这边买到宇树的老股。”“有些LP还表示,只要卖一些老股给他们,就投祥峰中国的下期基金”。

毅达资本合伙人吴志刚在2025广西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这两年从投资来看融资最快的、融资金额最大的,独角兽最多的就是AI行业。毅达资本还成立了AI投研中心,专门研究和做AI相关的投资。

“时代性机会来临时,踏空错过是不可原谅的。”季薇表示,AI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可能会迅速影响到所有的行业,“我们必须尽快学习、探索、布局”。

“过去一段时间,国际投资人不知道中国何时才能出现像阿里巴巴这样的明星科技企业。但是这一波让他们大跌眼镜,他们没有想到DeepSeek可以用这么少的资源做出来。”郑俊聪强调,国外的LP正在重估中国市场,“我们的LP很怕FOMO(注:Fear of Missing Out的缩写,意为‘害怕错过’),都跑回来在看中国相关科技投资项目。”

不可回避的是,美国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正引发全球市场巨震,这一因素会否影响创投行业当下的干劲

“关税事件还在进一步发展演进过程中,对我们还没有产生剧烈的影响。”有创投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他们仍然按照既定的节奏按部就班地做事,“对投资机构而言,若未来政策落地,投资被加征关税的行业会更加审慎,估值也会普遍受到影响。市场大跌之后,IPO退出难度也会加大。”该位人士强调,当下,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

信心从何而来?

一级市场沉寂已久。

2月28日,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清科创业CEO倪正东分享了一组数据。202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规模1.3万亿元,政府资金LP依旧是主要出资方。去年全年投资6000亿元,国资机构的直投出手占到了57%,而且比重还在持续上升。如今国资领投成为“常见”现象。

过去几年,创投市场的投资规模刚刚经历了一波收缩。这种情况,在春节期间得到扭转。

季薇在内部信中写道,DeepSeek是国运级别的事件,不仅是因为它的创新和领先,那只是一时;更因为它对于当下市场信心和资产价格带来的影响。而“市场信心会带来实体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增量投资,资产价格修复会带来至少波段性的二级市场机会,包括退出机会”。

季薇向澎湃新闻记者说道,她的判断建立在政策底的基础上,“从创投十七条开始,政府工具箱不停地在释放好消息,出台利好创投行业政策。看到政策底之后,我们从去年12月开始,就忙起来,每周都有项目上IC会。”

“最近我们去跟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可以明显感到领导层面对创投的支持是认真的。年初有领导跟我们表态:政策要么不出,出了就一定让大家感觉到有力度。”倪正东也在公开场合说道。

澎湃新闻注意到,创投支持政策正在不断加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也提到,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发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壮大耐心资本,支持培育发展科技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月6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这是官方层面首次公开提及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季薇表示,DeepSeek等“杭州六小龙”的爆火,除了掀起了中国科技行业的创新热潮,还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各地政府开始深度思考该支持何种类型的企业以及如何有效地将短期的招商引资目标与长期的培育孵化优质企业相结合。“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价值,整个社会生态逐渐形成了对科技创新的正确支持以及对失败的适当容忍。没有任何的创业和投资是百发百中,对国资体系而言,全国形成非常大的反思热潮。”

在此过程中,创投行业的价值也得以涌现至台前。去年季薇就曾对外谈起,“风险投资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最适配中小企业发展。”在季薇看来,风投行业虽属于金融行业,但却也是离支持实体经济最近的金融行业,风险投资的投资金额与独角兽的数量具备很强的正相关性。

回暖还是一级市场新叙事?

潮水方向的改变,来自更多的项目推动了认知的扩散。DeepSeek或许是关键性的节点,但并不是起点。源码资本早期团队执行董事陈润泽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很早就看到这样的一种趋势:中国的创业团队完全具备从0到1的创新、并将成品推向市场的能力。

“这两年我们在前线走访,感知非常强烈。”陈润泽以硬件项目举例道,他们试图在美国寻找一些本土创新的团队,结果发现并不容易,“像湾区大厂和创业公司孕育了一批软件方面的人才,但是在硬件领域,中国做得明显更好。”

陈润泽解释道,中国不仅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最为完整的产业链。更重要的是,大疆、INSTA 360(影石创新)以及机器人等企业,培养了一批硬件创新的人才。“以前的中国企业擅长做同质低价,但是这两年出海的企业,敢于做品牌,质优价更高。”

陈润泽以泳池机器人为例,原本市场排名第一的产品来自一家以色列公司,产品迭代难以与中国速度匹敌。“中国产品一年就能够迭代好几次产品,一进入市场就是碾压级别。”“美国机器人公司生产零部件,往返一个周期需要三四周,但是在长三角和大湾区,三天就能送回来。”陈润泽进一步说道,中国硬件产品比较优势显著,要投就投全球范围内做最好产品的公司。”

那么,DeepSeek与杭州六小龙的现象级热度改变了什么?陈润泽的答案是,“信仰”。他认为,市场开始相信中国创业者的新叙事,即中国的团队也能做出来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先的产品。

陈润泽认为,这样的“信仰”过去渗透率并不高,过去是2%至3%的人相信,现在可能变成20%至30%。“以往有团队说,我们做了非常厉害的产品,很多时候是不敢相信的,但是现在不管方向多冷门,技术多新奇,我们都愿意坐下来,多花点时间研究看看。”

“这一次证明中国人有能力去创新。”郑俊聪也持同样的观点,在他看来,从投资的角度,中国有如此多的人口与需求,机会并不少。“过往我说这些观点,国外的LP会认为,我在中国工作,是局内的视角。现在彻底证明,我说的是对的。这是我感到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

郑俊聪还强调,2025年最关键的转变是创业氛围更加热烈,“去年,从业者的士气低迷,今年完全是向上的感觉,大大提高了国内创业者的信心。”

陈润泽也表示,作为早期投资人,最担心的是没人愿意承担风险来创业。而现在,创业精神的“种子”四处飘扬。

“前几年,这些创业者都在蛰伏,现在这一波浪潮会吸引更多创业者出来。”陈润泽表示,春节后项目明显变多了,不少创业者被“激活”,“我们接触的创业者,之前都没有决定好做什么,年后才慢慢想清楚启动。”

另一位业内投资人也向澎湃新闻记者说道,“不仅仅是大模型,人工智能产业的链条非常长,这中间也涌现了许多机会,不少优秀的人准备从大厂里跳出来创业。”

“去年,大家带着一些沉重感,做难而正确的事情,顶住压力往前冲。”陈润泽说今年有点不一样。

不久前,他向澎湃新闻记者说道,“昨天晚上我的最后一场会在今年凌晨零点半结束。这是一个刚刚组建起来的跨国团队。他们在大模型领域,探索着全球范围内都没有被解决好的问题。”“大家越聊越兴奋,对未来的演变有很多畅想,我们还有好多事情可以干!”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