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三月半,上圣堂”,去三林庙会体验上海民俗文化

  • 资讯
  • 2025-04-15 00:08:05
  • 26

周末大风已至上海,却未吹散三林老街道浓浓的民俗气息。4月12日,第十二届上海民俗文化节暨三林塘圣堂庙会正式启幕。13:00,巡街队伍从三新路口启程穿过老街,一黄一红两只舞狮引着一条长龙,婚嫁习俗、旗袍秀等民俗行街依次跟随,吸引市民游客驻足观看。

“三月半,上圣堂”。4月12日是农历三月十五,祈福仪式、民俗文艺巡演、“非遗”展示与体验、烟火市集等诸多活动在浦东新区三林镇崇福道院、三林塘老街和前滩公园巷三点同时展开,第十二届上海民俗文化节暨三林塘圣堂庙会正式启幕。庙会不仅承载着古镇的地域文化特色,更是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盛大节日。

“我们住在三林,看了很多年庙会,这样的民俗活动让人欣喜,它代表着我们期盼国富民安、风调雨顺、百姓安居的朴素情感。”市民李青在三林住了三四十年,对三林老街的历史和民俗如数家珍,“明朝三林塘庙会就十分繁盛,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美誉。在行街中可以看到国家级非遗三林龙狮,沿着老街一路走来,本帮菜、三林肉皮、三林崩瓜等等,都是非遗,老街和庙会把传统的东西传承留存,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传统文化。”

行街+演出,老街迎来民俗盛会

跟随行街队伍,有许多背着专业相机,“长枪短炮”来拍摄庙会的“老法师”,天空中也有无人机一路跟随。刚下课的孩子兴奋地吸着饮料跑来“看热闹”。路边的本帮菜馆和茶馆也比以往热闹许多,市民游客吃好本帮菜,买一只当地特产的三林崩瓜,出门便走进庙会的烟火氛围。宝山赶来的吴老先生告诉记者,他几乎每年都来拍摄三林庙会,“这里的舞龙很有气势,民俗行街别的地方也很难看到。”

一处土菜馆前种满紫藤蔷薇,花开正盛。几位身着汉服的女孩站在窗口,引来游人纷纷拍照。女孩们来自上海舜华传统文化研习社,受当地邀请来担任庙会投壶、猜谜游戏的现场工作人员。“我身上的衣服是魏晋风格,她身上的是明制服饰。”小唯一一介绍同伴的服饰。女孩子们喜爱汉服从三四年到十几年不等,为了这次的活动,她们4点就起床化妆做头饰,“希望呈现最美的状态,向大家推荐汉服文化。”

作为古老的民俗文化,上海三林塘圣堂庙会2013年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庙会从明代开始,北到杨思老街,南至三林老街,南北有三里路,商贾云集,道院内钟声齐鸣,香烟缭绕,融商业、旅游、宗教于一体,被文人雅士称为“三林十景”之一。

悠远庄严的钟声响起,崇福道院的传统祈福礼仪展示、撞钟仪式拉开上海民俗文化节暨三林塘圣堂庙会的序幕。崇福道院建于宋宣和元年,赐额“圣堂”,崇福道院的传统祈福仪式是庙会的起源。除传统仪式外,主办方还邀请了书画名家来道院现场笔会,“丹青颂盛世”,此外还有庙会表演、文化展览和太极展示等活动。庙会保留节目戏曲专场以沪剧折子戏和综艺专场为主,从13日一直演到18日。

三林老街在民俗文化节期间化身沉浸式水韵剧场,构建起"水陆游线+非遗演艺"的多维体验空间。水上有仙气缭绕的花舫巡游、百舸争流的龙舟竞技、轻鸢剪水的皮划艇体验;街上有地道民俗的婚嫁巡游、八仙过海、倒骑毛驴、虾兵蟹将、茶酒担表演;市民们争相前来观看,“这种民俗盛景,孩子们平日里很少看到,我们应该好好传承下来。”市民王女士坦言。

由于风雨天气,原定于室外水上舞台的演出临时改到室内。三林是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办公室所在地。本届民俗文化节,三林江南丝竹乐团邀请多支上海市首批江南丝竹代表性传承团体首次联袂登台演出,带来《欢乐歌》《行街》等经典曲目,《东滩晨曲》等新曲目。

文化+消费,传统市集升级

旧时,三林塘地区以农业为主,三月中旬恰值农忙前夕,“三月半”庙会为当地乡民买卖农具、农副产品等提供了一个周期性、临时性的集贸空间,同时包含休闲娱乐、饮食场所,吸引了大量游人前来观赏,遂在崇福道院周边以及三林老街等地形成盛大的“庙市”景观。1949年以后,圣堂庙会改名为“三林城乡物资交流大会”,以加强城乡物资交流、振兴地方经济为宗旨。

今年的民俗文化节延续这一传统,将消费与民俗结合,在前滩公园巷创新构建“文化+消费”融合生态圈,将传统市集升级为可触摸、可参与的沉浸式民俗体验空间。

255米的钱家滩路上,来自江浙沪的60多家商家齐聚。前滩公园巷作为浦东首条周末常态化步行街,自去年开业以来,持续打造“快慢皆宜”的松弛巷式商业街区。民俗文化节期间,这里成为热闹的庙会集市,引入非遗、餐饮、文创等摊位,刮起了一阵“民俗文化+商业”的旋风。三林崩瓜、三林筠绣、海派盘扣、下沙烧卖、高桥松饼、盐仓水晶年糕等近30个非遗美食美物摊位让游客流连忘返。逛累了,游客还可以到“书香上海”流动书房歇息一下,充充电。

活动期间,“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强国直播 便民助农”推出“上海民俗文化节专场”。直播内容围绕“非遗+冠军+好物”展开。世界武术冠军汤露作为上海民俗文化节的“文化体验官”在现场沉浸式体验龙舞、瓷刻等非遗项目,通过直播间对外展现三林镇非遗文化精髓,弘扬传统民俗技艺的魅力。同时,“强国好物推荐”将携手包括三林酱菜、乐惠米业、潮乡源等品牌通过直播间展示三林特色产品。直播活动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数字经济”的创新模式,为传统节庆活动插上数字化翅膀,创造出一个可复制的民俗直播范式。

有话要说...